买的房子,价格涨了自然高兴;买过后降价了,就去维权,这样合理吗?
合肥楼盘降价引发业主集体维权
九月,合肥楼市有了些许凉意,合肥院子打响了合肥楼市降价促销第一枪,原价20000元/平米的房子,直降5000元/平米,甚至更多。
这引起了不少此前购房业主的不满,前往售楼处维权。最后开发商表示,前期业主可退房按现政策购买,前期业主虽有不满,但基本可以接受。
合肥院子降价引发前期购房业主维权
就在国庆假期第一天,滨湖某盘也上演了这样的情况,楼盘降价促销,引起前期购买的业主不满,在售楼处维权,阵势还不小。
滨湖某盘降价促销前期购房业主维权
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只在合肥才有,9月13日,滨江新城新希望未来海岸二期部分房源价格低于一期,引发了部分业主维权抗议。
滨江新城新希望未来海岸前期购房业主维权
这个项目位于杭州市大江东产业聚集区,9月初二期预售证公示,一期业主发现,个别低楼层大户型房源,与一期同房号有较大价差,最多达35万元。
从均价来看,两次开盘的90~140平米,价差为378元/平米。但也有网友经过仔细对照,表明二期比一期整体均价是下跌了887元/平米。
9月15日,大约十多名一期业主到未来海岸售楼处“维权”,要求补差价、送车位或全款退房。
对于业主维权,开发商发布公告,同意一期业主退房,购房人本人可在2018年9月20日17时前至现场售楼处提出书面退房申请,公司同意退房且不收取任何违约金。
楼盘降价维权 全国多地时有发生
其实楼盘降价遭遇维权,甚至售楼处被砸,一点也不新鲜,好几个年份都发生过。譬如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
2005年10月,部分内地炒房者在深圳万科17英里项目二期购房受挫后,对售楼处进行了相当严重的打砸行为,导致该项目售楼处设施完全被毁,销售被迫中断。
2008年9月3日,万科杭州四楼盘226套小户型房源以最低“7.5折”集中面市,第二天万科在杭州的办公区被砸。业主拉起横幅,高举“万科退房”的标语,并有过激业主在楼盘售楼处乱砸东西。
2011年6月5日,杭州中海紫荆苑以改毛坯名义降价,将均价16800元/平的房源去掉了2500元/平的某某费用,引发前期大批业主的强烈不满。
2011年11月12日,上海领海朗文世家大幅降价房源,由原来的16000-18000降到13200,资产瞬间缩水几十万。老业主聚集售楼处维权,打砸沙盘、模型。
2014年2月19日,杭州某楼盘宣布降价,均价从17200元/平方米降到了13800元/平方米。2月21日下午,该楼盘一些业主进行一系列“维权”行动,其中一些激动的人甚至打砸了售楼处。
新楼盘降价维权不违约 业主索赔无法律依据
看到自己尚未入住的房子价值大幅缩水纵然心痛,但是拉横幅维权、打砸售楼处,这样的做法就是明智的吗?就能获得最大利益吗?
针对楼盘降价,有分析人士指出,除非当事人签署购房合同时约定了合同解除事由,比如“约定如果在一定期限内降价,开发商就构成违约。”否则业主要求补偿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买房子毫无疑问是一个市场行为,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仅限于开发商保质保量把售出房产,业主以定价支付,未来的价格波动的风险应该由业主来来承担。
前几年楼盘持续涨价,有的楼盘一次提价就可以达到20%,三个月甚至可以翻番,业主也从来没有将溢价部分还给开发商。
事实上,开发商无论涨价还是降价,对已购房业主都不构成伤害。因为当初成交价是双方认可、市场认可的。
一旦房产贬值就要求开放商补偿,这根本不是维权,而是不愿意承担风险的耍赖、悔棋。
对于业主的维权行为,法律专家指出,对于高价购房者提出的“退差价”或“退房”的说法,从法律上判断难以成立。如果开发商在履行合同上没有问题,很难要求退房或退差价。
查看更多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