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杨絮、柳絮扰民,那么这个芦苇絮扰民的事你听说过吗?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社区徐跃村的很多村民给我们栏目打来电话说,他们那有十几亩芦苇,离村民们的民房很近,大风一起,芦苇的飞絮,在大风里漫天飞舞,近半个月来,这日子过得很是够呛。
芦苇飞絮严重扰民
村民们告诉记者,飞絮漫天舞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快半个月了。在现场,记者看到,飘在沟渠里的飞絮,已经把沟渠的渠面,全部覆盖了起来,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
持续十多天的大风天气里,成片的芦苇杆上,有的被风刮的,只剩一些毛毛还粘在上面,但还有很多芦苇杆上,依然粘着大量团状的飞絮,远远看去,像一簇簇长长的大棉花球。风一起,这些大棉花球上依然会往外不停的飞絮。
记者注意到,这些大片的芦苇,就紧挨着村民们的民房,芦苇地周边,有几十户农户居住。
村民:“肯定有影响,晒个衣服,刮的到处都是。在门口吃饭都不行。”
村民:“小孙子回来,内衣没法晒,它往上粘。对宝宝肯定有影响,小孩不戴口罩的话,你没法出来玩。”
村民:“现在人不能呼吸,被子不能晒,家里窗子也不能开。”
村民:“好像就是后面养虾子家的芦苇。”
村民:“发青的时候,就要把它割掉,不能让它结种子,结了种子,每年冬天都这样。”
当地社区介入处理
通过镜头,我们看到了,这大片的飞絮,确实给农田附近村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小影响。那么,这片漫天飞絮的芦苇地,平时就没有人管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漫天飞絮的芦苇地,是被当地一个承包大户承包了,这几年在养虾子。
承包户徐云东说,那个地方有十几亩地,承包的话一亩地700元。
承包户告诉记者,这些芦苇都是野生的,他对飞絮严重的情况也束手无措。
徐云东说,由于养虾子,在芦苇刚冒出来的时候,他没有做任何处理。养虾子不能打除草剂,除草剂有危害,虾子一见到除草剂就会死亡。
没做任何处理的芦苇,在冬天,飞絮随着大风漫天飞舞,给周边农户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徐云东却说,这与他不相干。
到了冬天,对于这些漫天飞絮的芦苇,只能割掉,徐云东说他也不想割。
村民:“它讲养虾子不能打除草剂,冬天没法烧,就没法处理,只能人工割。”
承包户 徐云东:“割掉哪有时间割呢?割了还是会发,它根子搞不掉。每年割一下,本来这两年搞这个就折本,还割一下,给的人工费,还不如我出去干活打工。”
记者注意到,为了养虾子,长着芦苇的这片土地,已经被挖得很深。
村民说,这个地方原来就到他膝盖,现在又挖的塘,几年都没种地了,就更深了。
记者也将芦苇漫天飞絮的情况,向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社区进行了反映,党委副书记王贞良说,下一步他协调这位承包大户,把这些飞絮的芦苇处理掉。
新闻链接:
利用得当,芦花也是宝!
采访最后,当地竹塘社区的工作人员表态说,将介入协调,从而解决芦苇飞絮扰民的问题。漫天的芦苇飞絮,到处乱飞,确实令人烦。芦苇的花朵,在古代,也被叫做芦花,如果能被好好利用,这些芦花,不但不会扰民,反而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这段经典画面,相信大家很熟悉了,这是著名电影《大话西游》的开场,背景音乐是我们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芦苇荡》。大家看到了,如果在合适的场景出现,成片的芦苇,也是一副美景。
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漫天的芦苇飞絮,之所以会困扰附近的村民,首先是因为这些长出来的芦苇,离村子里的民居太近了。现实中,在湿地、湖泊、河流等处生长的芦苇,因为离人类固定住所有一定的距离,不但不会扰民,反而具有很大的生态价值。
在江西鄱阳湖,一望无际的白茫茫的芦苇,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景观,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在浙江的西溪湿地,乘着摇橹船,穿行在300多亩芦花丛中,看着两岸翻飞的芦花,别有一番意境。
除了具有生态价值,芦苇还可以被拿来进行手工制作。在内蒙古,艺术家就地取材当地芦苇作原料,经手工整料、雕刻、熨烫、着色、粘贴和裱糊等十几道工序,最终制成极具鲜明地域特色的芦苇手工艺术“芦苇画。”
芦苇的花朵,在古代,被称为芦花,芦花也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在江苏江阴,当地人用江边的芦花,编制成一双温暖的鞋子,称为芦花鞋。用芦花做的芦花鞋,会不会扎脚呢?
江阴市利港街道 居民:“确实一点都不扎脚,因为在这个里面,是用抓绒纳了一个里子,而且走起来还挺柔软,很暖和,而且我觉得用芦花做成的鞋子,会很透气。”
当地老人介绍,过去每年中秋前后,当地村民会去采摘新鲜的芦苇花,然后用稻草秆用来纳鞋底,编织之前,芦苇花,还要经过浸湿和捶打等工序,这样做出来的芦花鞋,才会更加紧实保暖。
除了制作芦花鞋,在古代,一些贫寒之家,还会用芦花制作芦花被,来进行御寒。在二十四孝故事“鞭打芦花”中,闵子骞的后妈李氏,在冬天,用上好的棉絮给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做棉衣,给子骞用的却是芦花,导致子骞常常冷得难以自持,从而招致父亲鞭打,鞭打之下,衣服破裂,露出来了芦花。这则故事生动的说明,在古代,确实有人用芦花,制作棉衣或者棉被。
查看更多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