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职教与企业无缝对接,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产业能力?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对此,在今年的安徽省两会上,安徽省政协委员曹晓鸣带来了《探索建设产业学院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提案。他认为,建设产业学院,按照新业态、新岗位发展需要,重构和完善专业(群),有助于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群)设置,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
对于产业学院的建设,曹晓鸣认为,可以先期探索“一地一院”模式,即每一个地区选择一所职业院校(或应用型大学),结合重点发展专业,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开设相关产业学院。
“职业院校(或应用型大学)与产业园区企业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方式,在科技创新、校企合作、校园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曹晓鸣说,通过搭建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平台,同时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够体现产业新发展的一体化人才,实现学院共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
“建设产业学院,还应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曹晓鸣建议,可以建立由政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成员参与的管理机构合作委员会,保障合作有序合理地进行。构建权责清楚、产权明晰、共投共建的产业学院建设机制,创新产业学院管理和资源投入机制,完善以考核为基础的教师收入分配制度。
此外,在加强学院的队伍建设上,曹晓鸣还建议,产业学院应该以抓好“双师型”教师培养为目标,组建高水平、多层次的师资队伍。既有专业教师,又有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人民数字安徽两会报道组)
查看更多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