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合肥一中丁雯琪一度成为焦点,今年尚在读高三的她已经拿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8所英美学校抛来的录取“橄榄枝”。
合肥一中学生丁雯琪
从合肥一中到麻省理工,“学霸”是如何养成的?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计算机类),美国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白金奖,英国奥林匹克竞赛银奖,中国化学新星挑战赛金奖……3月16日上午,当丁雯琪带来的录取通知书和在校的一些奖状依次展示出来时,几乎惊讶了在场的所有人。
“高中她给我的第1印象就是一个不需要让老师费神的学生。”在化学老师兼班主任倪成阳眼里,丁雯琪是个非常优秀、自律的学生,课堂内外不需要管理老师们主要引导。据了解,从六安路小学、合肥45中乃至目前的合肥一中美国高中国际部,丁雯琪的课业成绩始终在年级名列前茅。
她说,从初中开始,班级里的同学和老师就很优秀,同学们不仅仅是学业上的竞争对手,更是可以相互鼓励一直往前的小伙伴。到了高中国际部,课程体系完全不一样,需要自己去调整和作出学习方面的改变。
古典舞十级、钢琴十级……兴趣反而是一种放松
除了在课业上得心应手,在兴趣培养上,丁雯琪也不落人后。古典舞十级、钢琴十级、擅长芭蕾舞与书法篆刻、热爱旅游和运动……学习和兴趣兼顾,她是如何做到的?
丁雯琪坦言,“其实我跟很多小孩一样,一开始学这些兴趣的时候也很抵触。比如幼儿园就开始学钢琴,一坐要一小时,我就特别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但在父母的督促之下,小时候起就定了很多的“规则”——比如,中午要定时午休、放学回家要第1时间写完作业、学习兴趣爱好要坚持到底。
这些“规则”让她渐渐爱上了钢琴和舞蹈,甚至到小学初中后期成了自己在学习之外放松的方式。“实际上,我会觉得学这些兴趣并不是负担,也不占用学习的时间,还是我自己放松的方式。”
对于兴趣的这种坚持,她认为“自驱力很重要”,“因为我身边的人很优秀,他们给我的外在动力也促使我不断进步。”
丁雯琪同学与合肥一中校长封安保合影
“学霸”也有叛逆期 如何与父母沟通?
虽然从小到大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但丁雯琪也经历过叛逆期。那么,她是如何与家长沟通的呢?
“在高中的时候,我和家里人的意见分歧比较大,因为父母从小是以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去培养我,但高中的国际部教育必须让我去接受新的教育思路和理念,这一定就会产生分歧。”好在,她和父母处理的方式就是“以理服人”,在和父母沟通后,他们也会去理解。
“比方说,在去年申请国外大学的时候,我妈就觉得不应该去申请太冒险的学校,但我觉得反正一次机会就去试一试。”后来,她和父母就去向学校升学老师咨询,对学习情况和规划进行评估,双方选择去听取更多的意见再去衡量,最终母亲被自己说服。“大部分情况下,父母还是比较民主的,会尊重我的选择。”
父母对她的教育,虽然严苛但也很有积极作用。“我父母都是学工科的,对我的教育也比较传统,但是给我zui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以身作则,会带来很好的示范效应。”每年,她还会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除了寒暑假的国内游,从小到大她还去过英国、澳大利亚、尼泊尔、越南、日本等国。
在拿到麻省理工的录取通知书之后,丁雯琪也给自己设了一些规划。目前还没有明确大学是不是会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这个专业上,如果有新的兴趣点,可能会考虑去辅修其他专业,丁雯琪表示,“以后还是要回国发展的,但这个时间不好确定,比如我是不是要读博、实习等。”
查看更多 网友热评